南开区新古典音乐交流群

轻盈的交响曲 X 宏大的协奏曲=?

2023-05-10 14:56:27

回顾3月的乐季音乐会,广州交响乐团与国际知名音乐家和指挥大师一连串献上了众多德奥经典名作。每场音乐会的经典回顾,都受到了广大乐迷的热烈追捧。



随着春季气温的回升,广大乐迷的热情也持续高涨,音乐会门票也即将售罄。在3月的尾声,早年留学德国的音乐总监余隆,将在本乐季第二次亲自领衔“德国音乐之夜”。上半场广交将演绎贝多芬F大调第八交响曲,这是本乐季演绎的第四部贝多芬交响曲。下半场小提琴家谢里尔·斯泰普斯与大提琴家卡特·布雷将合作演绎勃拉姆斯的A小调小提琴和大提琴双重协奏曲,演绎及配合难度都相当的高。


德奥巨人的音乐妙品,3月25日本周日晚8点敬请期待!


贝多芬:F大调第八交响曲,作品93 

贝多芬在欧洲乃至世界音乐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地位。贝多芬的生平创作可大概分三个阶段。 1782—1802年的创作早期,作品中仍可以看到与海顿、莫扎特的身影以及德奥民间音乐传统的继承关系,也开始显露出贝多芬创作部分个性特征。 主要作品有第一、第二交响曲、二十一首钢琴奏鸣曲、八首小提琴奏鸣曲、六首弦乐四重奏、钢琴协奏曲中的三首等等。 1803—1812年的创作中期,是贝多芬的创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完美结合的阶段,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大都是这时期的作品。1813—1827年的创作晚期,也是成熟期,创作处于巅峰状态,写有第九《合唱》交响曲、D大调庄严弥撒、最后的六首钢琴奏鸣曲及最后五首弦乐四重奏。 

到达山顶感受幸福


贝多芬的第八交响曲与第七交响曲都于1812年完成,且于同一个晚上在鲁道尔夫大公家中首演;首次公开演奏则于1814年2月27日在维也纳。贝多芬自己认为“第八”是优于“第七”的作品,因此首演未获得同等成功时,曾让他感到苦恼,并认为这是因为两首交响曲同场演出,带来的直接比较所致。 事实上,贝多芬差不多在同一时期写作的这两首交响曲,甚至有人比喻为“孪生交响曲”,但两者性格相异,应属“异卵孖生”,第八交响曲规模较小,天真可爱,洋溢着柔和、纯清、宁静与愉快的感情。乐圣的九首交响曲中,这是唯一满脸笑容的小弟。 


贝多芬写作此曲时已四十二岁,早已能够驾轻就熟,随心所欲地在交响曲的天地中奔驰。在此曲中,可以看到微笑、嬉戏,以及包容在深处的伟大心灵,是对传统交响曲更新、更高的模仿,但却无人可以再去模仿它。由于音乐单纯,不容许有太多的分解与修饰, 为此,这亦应是贝多芬九首交响曲中,演奏最为困难的一首。 


贝多芬在写作第三、六、七这三首雄伟壮大的交响曲后,如释重负。为此,也就有人认为,他的“第七交响曲是向高峰攀登时的情景,而第八正是到达山顶时,感受幸福的状态。” 贝多芬在他的D大调弥撒曲的扉页上写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心中的声音将直接流进人们的心田”。这句话大概亦可用在他的第八交响曲,那亦应是从贝多芬心中溢出的音乐,那是宛如清泉般灌注于人类精神生活中的妙韵。


勃拉姆斯:A小调小提琴和大提琴双重协奏曲,作品102



勃拉姆斯

1833年5月7日生于汉堡船坞区,父为低音提琴手,在汉堡歌剧院工作,生活清苦,月入仅糊口。小时候勃拉姆斯就跟父亲学习钢琴,年仅十二岁,便因家贫,要在船坞区水手酒吧做钢琴手,演奏庸俗音乐,在强烈酒精气味与浓臭香烟熏染的声色环境下生活了好几年。但虽如此,十六岁那年,勃拉姆斯仍能以钢琴家姿态登上高贵的音乐厅首次公开演奏。


小提琴家  谢里尔·斯泰普斯

小提琴家谢里尔·斯泰普斯1998年9月出任纽约爱乐乐团副首席,1999年与乐团一起首次独奏演出了由库尔特·马舒尔领衔指挥的柴科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此后她作为独奏演出超过25场音乐会,演奏了门德尔松、莫扎特、海顿、巴赫和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合作的指挥包括艾伦·吉尔伯特、洛林·马泽尔、肯特·长野、杰弗里·卡汉和科林·戴维斯爵士。此外,她曾以独奏家的身份在美国受邀于超过45家乐团合作演出,包括克里夫兰管弦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圣地亚哥和里士满交响乐团以及路易斯安那爱乐乐团。2014年11月,她与中提琴首席辛西娅·菲尔普斯合作演出了由梵志登指挥的莫扎特交响协奏曲。

 

:“她是一位具有洞察力的音乐家,演奏的节奏非常完整,结构清晰……她绘制出充满活力和明亮的色彩……诠释性的诚实和无与伦比的优雅。”《洛杉矶时报》称她有一种“诱人的品质……精炼大胆,明亮而热烈。宽厚丰富的音色,极其温暖和平静。”克里夫兰乐评称赞她“贵族般的艺术性,大师级的演绎……准确大胆,让人叹为观止。”


斯泰普斯女士演奏使用的是制于1728年的瓜奈里“卡尔特曼”小提琴。


大提琴家  卡特·布雷


卡特·布雷自1996年开始担任纽约爱乐乐团大提琴首席,1997年5月与时任音乐总监库尔特·马舒尔指挥的纽约爱乐乐团合作独奏首演柴科夫斯基的洛可可变奏曲。此后,他几乎每个乐季都以独奏身份出现,并在“巴赫变奏曲:爱乐音乐节”中亮相,当时他演奏了巴赫全部六首大提琴套曲中的两场表演。最近,他还在音乐总监艾伦·吉尔伯特领导的纽约爱乐乐团2016年加利福尼亚巡回演出中担任舒曼大提琴协奏曲的独奏。


卡特·布雷在美国皮博迪音乐学院接受音乐教育,师从劳伦斯·莱瑟和斯蒂芬·凯特。随后在耶鲁大学学习,期间师从阿尔多·帕里索,并且是瓦德韦尔研究员和侯伯特学者。他演奏使用的是一把1754年在米兰制造的瓜达尼尼大提琴(J.B. Guadagnini)。


堂皇气派高贵气质


勃拉姆斯熟悉巴洛克大协奏曲,然而,他却要以浪漫主义的精神复活这一传统体裁,而且还是一部带有助奏的交响乐,独奏乐器直接地融入交响的动机和主题中,和巴洛克的大协奏曲完全不同,独奏和乐队处于对置平衡的地位,乐队没有压倒性,独奏声部要突出技巧也困难。另外,这首乐曲具有“过分严肃的性格”,更贴近各个声部复调的结合和类似室内乐的内向风格。 



勃拉姆斯这首双重协奏曲曾被誉为“完美的音乐联婚”,他精炼的作曲手法,圆熟的管弦乐配器,将小提琴和大提琴两种独奏乐器的精美协调,和管弦乐浑成一体。曲中洋溢着勃拉姆斯晚年特有的银浆流溢般的美感,以及堂皇气派与高贵的气质。 至于两件独奏乐器,都要求高度演奏技巧,管弦乐部分又具有交响曲的气魄,三者之间没有主属区别;为此,技艺卓越、乐感丰富,大家气脉相通的两位独奏家,和优异的指挥及管弦乐团合奏,相互配搭才能表现出曲中的美感与曲趣,是一首极为艰深,深具挑战性的乐曲。 为此,很多演奏家对此曲都敬而远之,该曲便较他另外三首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和两首钢琴协奏曲)的演奏机会少很多了。 


勃拉姆斯是德国乐坛“三B”(Bach,Beethoven及Brahms)之一,主因在于他能将巴赫及贝多芬二人之特质一炉共冶,华丽与纤细,雄壮与伟大兼备,他这首双重协奏曲亦正好具兼备这两种特质。


周凡夫供稿,广州交响乐团编辑。



时间:2018年3月25日 20:00

地点:星海音乐厅 交响乐厅

票价:¥380/280/180/120/80

演奏:广州交响乐团

指挥:余隆

小提琴:谢里尔·斯泰普斯

大提琴:卡特·布雷

曲目:

贝多芬             F大调第八交响曲,作品93

勃拉姆斯         A小调小提琴和大提琴双重协奏曲,作品102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本场乐季音乐会购票页面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南开区新古典音乐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