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区新古典音乐交流群

20th的音乐

2023-05-10 14:56:27

20th的音乐 




中国、西方音乐史,

到此记录结束了







音乐特征

1、旋律上:现代作曲家们的理想是按旋律内部发展韵律向前,尽量减少对你它的限制,任其发展,乐句长短不一,段落结构模糊,常出现无调性旋律

2、节奏上:开拓和发展所应有的表现能力,从传统、规整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脱离了二、三、四拍子,探索采用各种以奇数为基础的节拍可能性

3、和声上:与传统和声不同的和声体系,如平行叠置和弦、音块等,产生了以往所没有的音响效果

4、配器上:乐队写法向线性织体转变,喜用乐器的非正常音域,弦乐组失去作为乐队基础的传统地位,管乐器较显著,钢琴常作为打击乐使用



音乐流派:


表现主义音乐:“新维也纳乐派” 无调性、十二音

新古典主义音乐:“新巴洛克主义” 六人团

微分音乐:捷克的哈巴

具体音乐:“录音带音乐”

电子音乐:贝里奥、

序列音乐:梅西安

偶然音乐:约翰-凯奇

简约音乐:格拉斯、莱奇

拼贴音乐:“镶嵌音乐”

新调性音乐:特莱迪契《最后的爱丽丝》

新浪漫主义音乐:克拉姆《大宇宙》

唯音音乐:“音响音乐”




代表人物:


1、勋伯格(1874 -1951)奥地利


晚期浪漫主义:弦乐六重奏《净化之夜》

                            交响诗《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

无调性音乐:《3首钢琴曲》《期待》《幸运之手》

十二音音乐:《5首钢琴曲》,歌剧《从今天到明天》

美国时期:《小提琴协奏曲》《一个华沙幸存者》




2、贝尔格:(1885-1935)奥地利


晚期浪漫主义:《4首歌曲》《第一钢琴奏鸣曲》

无调性音乐:《三首管弦乐曲》,歌剧《沃采克》

十二音音乐:《弦乐四重奏“抒情组曲”》,歌曲《酒》




3、韦伯恩(1883-1945)奥地利


第一时期:管弦乐《夏日的风》,无伴奏合唱《轻舟飞逝》

第二时期:《交响曲》《管弦乐变奏曲》《第一康塔塔》





4、法国六人团:


1917年,反对印象主义、浪漫主义,主张冷静客观的音乐


,清唱剧《长征》

泰莱菲雷——两台钢琴的《户外游戏》

达利乌斯-米约——舞剧《屋顶上的公牛》《蓝色火车》

阿瑟-奥涅格——管弦乐《夏日牧歌》《太平洋“231”号》

乔治-奥里克——电影音乐《给我们自由》

弗朗西斯-普朗克——舞剧《母鹿》《小提琴奏鸣曲》





5、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前苏联


歌剧:《马格达伦》《赌徒》《火天使》《战争与和平》《钢铁时代》《灰姑娘》《宝石花》

电影配乐:《基日中尉》《黑桃皇后》

音乐童话:《彼得与狼》(带有故事朗诵的交响童话)

康塔塔:《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6、斯特拉文斯基(1882-1991)俄国


早期:管弦乐《谐谑曲》《焰火》

            舞剧《火鸟》《彼得卢什卡》《春之祭》

            室内歌剧《狐狸的故事》

中期:舞剧《普契涅拉》《管乐八重奏》

            歌剧-清唱剧《俄狄浦斯王》

晚期:舞剧《阿贡》,




明天周一,继续好好上班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南开区新古典音乐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