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 年的今天,出生于现乌克兰首都基辅,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前苏联指挥家之一的伊戈尔·马克维奇(Igor Borisovitch Markevitch),在刚刚结束了一轮日本和俄罗斯巡演以后,突发心脏病,病逝于法国小镇昂蒂布(Antibes),享年 71 岁。
青年时代的马克维奇在巴黎求学和工作,1947 年他入籍意大利,随后又在 1982 年成为了一名法国公民。马克维奇当时是在二战期间移居意大利的,然后成为了意大利公民。二战结束后,他随即转往瑞士,也正是在瑞士他开启了自己的国际指挥生涯。
马克维奇曾有过两段婚姻,他跟他的两任妻子前后育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其中,子承父业成为了一名指挥家的奥涅格·卡塔尼(Oleg Caetani),是他与第二任意大利贵族妻子所生的小儿子。
▼ 他的儿子卡塔尼
马克维奇在他年仅 18 岁之时就已经作为一名指挥家跟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完成了合作首演。后来他开始随法国指挥家皮埃尔·蒙都和德国指挥家赫尔曼·谢尔欣学习指挥。
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指挥家之一,马克维奇本人针对法国作品、俄国作品、德奥作品,以及很多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演绎和诠释,可谓备受业界的盛赞。
▼ 马克维奇指挥的老柴《第三交响曲》第五乐章
马克维奇面向法俄作品的处理,融合了斯拉夫人与高卢人对管弦乐色彩感的不同理解,他所演释的法俄作品韵味独特。马克维奇以其指挥的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柏辽兹《幻想交响曲》、德彪西作品而闻名于世。
▼ 马克维奇指挥的《春之祭》
▼ 马克维奇指挥的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第五乐章
上世纪五十年代,马克维奇成为巴黎拉穆勒管弦乐团(Orchestre Lamoureux)的永久指挥。1955 年,他客座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实现了个人在美国的登台首演。1965 年,他指挥了西班牙 RTVE 管弦乐团,其后成为了蒙特卡洛爱乐乐团的永久指挥。
尽管马克维奇针对俄罗斯音乐的阐释是如此之纯正,但实际上他一生没有多少时间是真正在俄国度过的。
马克维奇是我最崇拜的老一辈指挥大师,而他第一次令我感到惊为天人则是当我听到他指挥伦敦交响乐团,为飞利浦厂牌灌录的一张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作品唱片之时,那张唱片中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西班牙随想曲》的开头,音响上简直是光彩绚烂、无与伦比,绝对是我所听到过的对于该曲最充满丰富管弦乐色彩感的权威演绎。
马克维奇指挥伦敦交响乐团所录制的全套柴可夫斯基交响曲,也全部都是各种炸裂的开挂演绎。他针对老柴交响曲的诠释是一种百分之一百的,从斯拉夫民族音乐的艺术进路来切入的,最地道的演奏方式。当中,柴可夫斯基《c小调第二交响曲“小俄罗斯”》终曲末乐章可作为代表。
▼ 马克维奇指挥的老柴《第二交响曲》第一乐章
马克维奇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为 DG 厂牌灌录的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同样是精彩至极,这样一部大俗的作品被他呈现出了非凡的演绎,大师手笔无疑。
▼ 马克维奇指挥的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基辅大门”》
2003 年,DG 厂牌所推出的马克维奇“原版大师”系列唱片套装,收录了大师演绎的莫扎特、格鲁克、海顿、奇马罗萨、舒伯特、贝多芬、勃拉姆斯、柯达伊、瓦格纳、古诺、比才、德彪西、柴可夫斯基相关作品,给人们提供了一次多方位全面纵览大师指挥艺术的绝佳机会。
跟很多二十世纪黄金时代的一批老派指挥大师,比如富特文格勒、库塞维茨基一样,其实马克维奇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作曲家,只不过他作为指挥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国际声誉,远远盖过了他作为作曲家的那一面罢了。(全文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