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区新古典音乐交流群

【今日歌剧院】圣卡洛剧院

2023-05-10 14:56:27

位于意大利那不勒斯的圣卡洛皇家大剧院(Teatro di San Carlo)是全欧历史最悠久、唯一仍在运作的古剧院,该剧院建于波庞王朝时期的1737年,至今已有两百八十年之久,比斯卡拉歌剧院早了四十年。这座剧院自古以来上演过巴洛克时代的拿波里乐派诸多作曲家的歌剧作品,更见证过海顿、格鲁克、威尔第、普契尼等人的创作,其乐团座位更是在威尔第的建议下修改而成的。这是意大利音乐艺术的荣耀,也是西方歌剧历史的见证。


威尔第《阿伊达》(2013/2014歌剧季)





1816年2月12日,一场大火让剧院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整个欧洲为之震惊。重返那不勒斯王座的费迪南德一世下令必须马上开始剧院的重建工作。尼克里尼在忠实于梅德亚诺设计的基础上,把新古典主义的建筑感觉灌注于新生的剧院当中。这种新古典主义的气息不仅镶嵌于剧院的正面观感中,还体现在装饰包厢的那些巨大檐壁上以及两幅康马拉诺的绘画展示中――其中一幅画在挂帘上,象征着对费迪南德王的敬意;另一幅绘在天花板上,画中的太阳神阿波罗正在像智慧和技术及工艺之神密涅瓦奉献伟大的诗篇。司汤达在参加了1817年1月12日举行的祝贺剧院重新开放的庆典之后由衷叹道:“寻遍整个欧洲也找不到能与这里比肩的剧院……它的华美让目光迷离,它的辉煌让灵魂打颤。”


  

浴火重生的圣卡洛大剧院开始了一段大放光彩的艺术纪元:著名的多米尼克·多梅尼克、巴巴加参与进剧院的运作,罗西尼、多尼采蒂以及贝利尼也依次加入。他们的声望也为剧院吸引了当时众多极负盛名的歌唱家前来献艺。威尔第的到来更是使得剧院的艺术高度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从1848年大动乱时期创作的《路易莎·米勒》,到意大利统一之后出品的《唐·卡洛》和《阿依达》 ,他的歌剧不仅仅造就了剧院历史上的一个个里程碑,更是成为了意大利歌剧史上的一个个耀眼的闪光点。


在圣卡洛剧院由帕瓦罗蒂等演出的威尔第《安魂曲》)


随着普契尼、马斯卡尼、列昂卡瓦洛和阿尔法诺等人的作品开始成为节目单上的常客,圣卡洛大剧院在19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开始随着新兴流派进入一个新的音乐时代,瓦格纳的作品也是在这个时候被马图希列入了演出曲目当中。同时,圣卡洛引领潮流,把乐队指挥在歌剧演出当中的作用提升到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成为了在当时独一无二的亮点――这些都要归功于托斯卡尼尼的朋友莱奥波尔多·穆尼奥内,以及让理查德·施特劳斯执棒指挥《莎乐美》在意大利首演的爱德华多"马斯凯罗尼。后来在奥古斯托·拉加纳的领导下,瓦格纳的作品成为乐剧院演出节目单中的保留项目,而一些歌剧如赞多奈伊的《弗兰契斯卡"达"里米尼》和皮泽蒂的《费德拉》也在此期间在剧院里排练上演。


相对于剧院内部装潢让人眼花缭乱的装修史,整座建筑的格局只是进行过部分的改动――配色的方案在意大利统一之后改成了金色与红色搭配;1872年在威尔第的要求下增加了容纳交响乐团的凹陷;1890年电能开始在剧院运作,众多的树枝型蜡烛装饰灯自然也就自动退休。而剧院至今仍在使用的幕布则是在1854年由吉赛皮·曼契内利绘制的。虽然画面上的主体是希腊的巴那塞斯山(希腊中部一座海拔约2458米的山,位于科林斯海湾的北边,古时候是阿波罗,狄俄尼索和缪斯的圣地),其中遵循惯例本应搭配亮相的君主形象却没有出现,可谓是打破了传统的束缚。:阿波罗与荷马。在希腊作家的身旁,我们可以看到维吉尔握着但丁的手,周围还有彼特拉克、卜伽丘等人以及哥伦布和伽利略。画面中还出现了包括了马基雅弗利、梅塔斯塔齐奥、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等智者的身影,当然也少不了那些代表了音乐艺术瑰宝的那不勒斯音乐学校的作曲家们不朽的形象。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欣赏阿瑟·奥涅格《火刑堆上的贞德》(圣卡洛剧院 05.12.1953)。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南开区新古典音乐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