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区新古典音乐交流群

有准备的聆听1

2023-05-10 14:56:27

倾听德意志  斯图加特室内乐团音乐会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巴赫)是巴洛克时期音乐的代表人物,是一名宗教音乐艺术家。16世纪末,巴赫家族以音乐世家著称,巴赫家族祖祖辈辈均为职业音乐家。到J·S·巴赫已经是第五代了。1685年3月21日,巴赫出生在德国中部的一个小城镇,在父亲的教导下,他学习了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演奏技巧,跟随着叔叔学习管风琴,这对于极具音乐天赋的小巴赫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幸运。但是然而巴赫的童年并非一帆风顺,他的母亲在9岁时不幸病故,翌年,父亲也去世了,他只好寄居在兄长家中,并跟随兄长学习管风琴和大键琴。然而这些并满足不了小巴赫的学习欲望,在家中存有诸多大师的大键琴谱和音乐资料,但是哥哥都不允许其翻看,10岁的小巴赫只能趁着夜晚或哥哥不在家中,小心得将其抄下来,因此这也严重影响了他的视力。15岁时,巴赫离开家中,走上了独立生活的道路。


       巴赫一生都在亲人相继离世中度过,他有过两段婚姻,第一任妻子在巴赫35岁时离世。巴赫共20个孩子,但最终存活下来的仅9名子女。其中他的儿子C·P·E巴赫、J·C巴赫、W·F巴赫后来也成为了优秀的音乐家,在当时甚至比老巴赫更受欢迎。1750年J·S巴赫在莱比锡去世,音乐史上将这一年界定为巴洛克时期的结束,可见其在音乐史的重要性。

                                                                        《勃兰登堡协奏曲》手稿


       《勃兰登堡协奏曲》 的原名是“为几种乐器而写的协奏曲”,“勃兰登堡”的题称是德国音乐学家斯比塔后加的。1719年,由于巴赫为勃兰登堡大侯爵的儿子演奏而给伯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邀请巴赫为他的乐队写一些作品。1721年,巴赫赠与6首乐曲,就是《勃兰登堡协奏曲》,这部作品是管弦乐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作品是按照巴洛克时期“大协奏曲”形式写成,乐队编制不大,弦乐器部分只有12人左右。



       “大协奏曲”是巴洛克时期协奏曲体裁之一,另外还有“乐队协奏曲”和“独奏协奏曲”。

大协奏曲是将乐队分为两组,小组包括两件独奏乐器和通奏低音乐器,大组一般以弦乐队和通奏低音乐器为基础,强调小组和大组间的对比。科雷利是大协奏曲的倡导者之一,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中的1、2、4、5都是大协奏曲的典范。

         乐队协奏曲,是由乐队演奏的协奏曲,无独奏和附属部分,托雷利创作的6首乐队协奏曲开创了这一体裁的先河,1720年后与早期交响曲合流。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第3、6首是这一体裁出色的作品。

         独奏协奏曲巴罗克时期独奏协奏曲的结构包括速度为快—慢—快的3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利都奈罗”,第二乐章抒情优美,受意大利咏叹调影响,第三乐章带有歌舞风格。维瓦尔迪,巴赫,亨德尔,匡茨的各类乐器协奏曲都在独奏协奏曲领域具有开创意义。


       音乐会演奏的是《勃兰登堡协奏曲》的第三首BWV1048,乐器编制为小提琴三把、中提琴三把、大提琴三把以及通奏低音乐器。作品只有两个乐章,两个快速的乐章之间只用了一小节慢速度的穿插作为过渡,主奏与协奏无差别。是整套作品中比较保守的一首。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南开区新古典音乐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