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蒙都(Pierre Monteux),1875年4月4日生于巴黎,1964年7月1日卒于美国缅因州汉考克。法国出生的美国指挥家。指挥家克劳德·蒙都之父。
6岁开始学小提琴,9岁入巴黎音乐学院继续学小提琴,师从茅林、毕特列,从拉维尼亚克学和声学,并从列内普威学习对位法,1898年与蒂博同获小提琴一等奖。12岁指挥一个管弦乐队并与科尔托一起在巴黎及其他地方演出。1890年还是学生时,即受聘在喜歌剧院任小提琴手,带领他的声部在剧院参加了德彪西的〈佩利亚斯与悔丽桑德〉的首演。
1894年任科隆音乐会乐团助理指挥及合唱指挥,同年参加格罗索四重奏团任小提琴手直到1911年。还曾参加一次布拉姆斯的四重奏演出,作曲家亲临现场。
1908-1914年,他在巴黎卡西罗组织了劳柏辽兹音乐会乐团,任指挥和音乐指导,指挥演出了一系列音乐会。此后,他与佳吉列夫 俄罗斯芭蕾舞团合作并取得信任,指挥该团演出达七年之久。1911-1914年,指挥首演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彼得鲁什卡〉、〈春之祭〉、〈夜莺〉,拉威尔的〈达夫尼斯与克洛埃〉,德彪西的〈游戏〉。这些作品都是对20世纪音乐与舞蹈的卓越贡献,通过指挥它们使蒙特成为这些作曲家的亲密朋友,在对这些作品和法国音乐的全面理解上,他们给予蒙都不断的支持。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蒙都在军队服役两年后,于1916年到美国。
1917-1919年在大都会歌剧院任职,负责指挥法国歌剧剧目。他曾在美国指挥首演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金鸡》。
1920年他在波士顿交响乐团指挥演出了大量现代作品,其中大部分是德彪西、肖松、米约以及其他法国作品,也包括布利斯、布里奇、法利亚、马利皮耶罗、施雷克尔以及希曼诺夫斯基等人的作品。
1924年他回到欧洲,在门盖尔贝格名下任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乐团第二指挥达10年之久。1929年他创建巴黎交响乐团并任指挥至1938年,指挥了许多作品的首演,其中包括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三交响曲〉及奥涅格的〈大提琴协奏曲〉。此外,他还经常关心年轻的音乐天才,1932年在巴黎创办了培养训练指挥的蒙特学校,以后在美国他的住地缅因州汉考克继续这项工作。
他的学生有列维尔·马里纳 (Neville Marriner) 及安德烈·普列文(Andre Previn)。1936年蒙都任旧金山交响乐团指挥直到1952年,在此期间,将该团的演奏提高到国际水平。
▲ 贝多芬第3交响曲“英雄”
1942年蒙都入美国籍。50年代他经常与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尽管他与波士顿乐团或其他乐团录制的许多唱片受到广泛的赞扬,但他却说他讨厌他所录制的所有唱片,因为它们在录制技术上缺乏自然产生的音响,他宁愿要实况音乐会。1961年在他86岁时还应邀任伦敦爱乐乐团首席指挥,合同订为25年。
1963年在纪念《春之祭》在巴黎首演50周年纪念音乐会上,他指挥了这部作品,并演出了德国曲目,主要是布拉姆斯的作品,以及英国作品的部分选段。
蒙都不是一位浮夸、自负的指挥家,总是艰苦地排练他要演出的乐曲,他用小而精确的手势获得完美的结构、周到的细节以及有力的演奏效果。他对音乐结构非凡的理解和对音质完美无缺的听力,始终如一地保持到底。蒙都是法国勋级会会员并获奥兰治·拿骚爵士称号。
▲ 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欣赏蒙都指挥演出的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