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法国伟大作曲家德彪西去世100周年,纪念他个人不如关联上他所代表的20世纪初成长起来的现代音乐群体,包括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奥涅格、米约、普朗克、萨蒂、普罗科菲耶夫,还有巴托克(1881-1945)。
《神奇满大人》演出照
这些作曲家的一个共性是,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了芭蕾配乐中。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音乐在20世纪现代媒体尤其视觉媒体的飞速发展之下,地位下降,加速与舞台艺术融合;二是几乎所有芭蕾音乐都来自委约创作,没有作曲家轻易拒绝一笔不错的收入;三是芭蕾舞团的领导者具有不凡的勇气,芭蕾音乐有较大的实验空间。
视频:巴托克《神奇的满大人》组曲
《神奇的满大人》所讲述的故事与《春之祭》一样充满了暴力色彩,但很少有观众在聆听时将音乐与故事紧密相连,寻找每一段象征的情节。或许是因为经典从来不会被束缚在一个维度中,甚至已经与初衷无关。
不过很多人对音乐的标题很有兴趣吧,满大人是谁?
“满大人”其实不姓满,据说是葡萄牙语对明代中国官员的称呼,随着利玛窦的引介,该词传遍西方,遂成为中国士大夫或儒家学者的代名词。随着历史的发展,满大人历经了长期的妖魔化,与贪婪、无情、凶恶联系在一起,但今天已成为20世纪文化象征的一部分。
电影《钢铁侠3》
观众们最熟悉的满大人,大概是漫威电影《钢铁侠3》里的那个大反派,他拥有十枚神秘的力量之戒。1964年原版漫画出版时,自称蒙古后裔的满大人就是钢铁侠的宿敌之一。更早的时候,还有一个著名的满大人,那就是巴托克创作的芭蕾音乐《神奇的满大人》,舞剧中的满大人化身成为想象中反复不断的人类欲望。
漫画里的满大人十个手指戴十个戒指,能力超强(图片来自于网络)
巴托克这部芭蕾配乐为什么值得一听?除了精彩、复杂的节奏和配器,最大的理由是作曲家的一贯特征:密集有力,悲剧惊悚。
法国现代音乐无论如何是不能摆脱韵味的,俄罗斯现代音乐无论如何是必须捎上民歌的,巴托克虽然对整理匈牙利民间音乐贡献巨大,但是他的代表作,例如《神奇的满大人》,是着眼整个悲惨世界的。
《神奇满大人》演出照
在他的笔下,舞剧《神奇的满大人》并不仅仅是一桩闻所未闻的骇人故事,客观中立地讲完就完,而是通过“引子-女孩和三个强盗”赋予了悲剧性和批判性。这一点恐怕听过巴托克的《乐队协奏曲》或《钢琴协奏曲》后,会感觉更明显。
听到“第二个圈套——年轻学生”,那活跃的单簧管让人回味起作曲家唯一的歌剧《蓝胡子城堡》,一个充满狂热的爱与压抑的故事。“女孩犹豫的舞蹈”后半段充满匈牙利民间音乐节奏,饱含着惊悚的气息。“满大人掉入圈套——开始热情追逐”达到音乐的高潮,铜管象征着满大人贪婪的步伐,惟妙惟肖。
最后“她不再坚持——它们拥抱在一起”,在一个诱惑、紧张的氛围里,铜管低调的演奏为满大人拉上了大幕,充满黑色的想象力。让人困惑的是,为什么当代作曲家不再有巴托克用不协和音写出这么有概括力的作品的能力?
《神奇满大人》演出照
舞剧《神奇的满大人》及其配乐在1919年诞生之初,受到了“不健康”的评价,迅速远离了观众,在作曲家去世后的1947年才首次全本上演。现在舞剧几乎看不到,在音乐厅听到的频率相对要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