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青年男中音张智的声乐资料平台,喜闻新书《法国艺术歌曲400首》出版,这套书是由上海音乐学院的施恒老师和贾涛博士选编,,由歌词原文、字对字译词、中文译文、电子乐谱和示范演唱构成。今天我们的欣赏就像这本书一样的新颖:用二维码进行歌曲的欣赏,并且扫二维码也可以得到作品的原版乐谱。在编辑本期的文章时请教贾涛老师,并且提出了要求:“我想做一期很专业的文章,能不能推荐三首国内不常见,但法国非常有名的作曲家和作品,这样能给公众号读者带来更大的福利。”于是,贾涛老师就推荐了下面的三首:下面跟着贾涛老师的解读,开始我们今天的音乐欣赏之旅:
下面请扫描第一个二维码进行欣赏和获取乐谱:(梅耶贝尔《五月之歌》演唱者为中国女中音:梁宁)
梅耶贝尔(Giacomo Meyerbeer, 1791~1864)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歌剧作曲家,也是继柏辽兹之后的又一位法国艺术歌曲作曲家。梅耶贝尔虽然出生于德国的柏林,但却是19世纪法国式大歌剧的创建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法国艺术歌曲(Mélodie)这种形式的奠基人之一。他师从当时声明显赫的曼海姆音乐学院最后一位代表人物福格勒(Geog Joseph Abbé Vogler, 1749-1814),并于1812年在其指导下创作了《六首意大利歌曲》«Six Italian Canzonette»,这些都是基于梅塔斯塔齐奥(Pietro Metastasio)剧本的小抒情曲,这些歌曲回顾了逝去的18世纪意大利音乐时代。1826年梅耶贝尔来到法国巴黎生活后,才逐渐明白新生的资产阶级社会对音乐作品的需求,经过苦心钻研,他把意大利的优美、德国的精巧、法国的机灵熔于一炉,创造了自己的音乐形式。接下来,他于1833年至1839年间创作了许多专供在巴黎中产阶级沙龙聚会上表演的歌曲,这为梅耶贝尔带来了广泛的知名度,并为其以后在世界歌剧舞台上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而法语歌曲的创作,在梅耶贝尔整个歌曲领域的创作中处于中心位置,当然他同时也创作有意大利语歌曲和德语歌曲,都受到大众和音乐评论家的喜好与好评,并被柏辽兹视为共同反对平淡无奇的浪漫曲(Romance)的同盟者。1849年梅耶贝尔把其中这些风格和式样各异的法语歌曲汇集出版,名为《法国艺术歌曲40首》«40 Mélodies»,其中大多是独唱曲,另有4首是重唱作品;虽说这40首歌曲基本上是受德国艺术歌曲影响的产物,但它不属于当时任何的学院派,其较少采用自由结构而多采用分节歌(Strophic)的形式或示意性(Schematic)的形式;这些多为即兴创作的歌曲质量颇高,完全有别于充斥市场、数以百计的那种肤浅而矫揉造作的歌曲;甚至可以说,这部歌集中的几乎每首歌曲都非常独特,因为它们都有着各自的音乐含义;在选择歌词时,除了名诗之外,他选择的有些诗歌来自律师、记者以及剧本作家之手,而歌词的发音比其歌剧中的台词发音更有技巧性,梅耶贝尔辅以独具匠心的旋律创作而使这些歌曲熠熠生辉、不落俗套;而钢琴伴奏的写作也受到梅耶贝尔的格外重视,使人声与钢琴水乳交融。这部法语歌曲集的代表作有《五月之歌》(Chant de mai)、《垂死的诗人》(Le poète mourant)、《天女》(La fille de l’air)、《圣·约瑟夫的疯女人》(La folle de St. Joséph)以及《致一位年轻的母亲》(À une jeune mère)等。
下面请扫描第二个二维码进行欣赏和获取乐谱: (夏布里埃《大肥火鸡的叙事曲》。演唱者是男中音 Erick Freulon; 钢琴伴奏 Laurent Martin)
夏布里埃(Alexis Emmanuel Chabrier, 1841-1894)法国作曲家,他与印象派诗人魏尔兰、画家莫奈等为莫逆之交,其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法国巴黎的精神面貌与思想,与早期印象派画家相对应。他最优秀的音乐作品创作于1881至1889年,被视为德彪西、拉威尔、普朗克等法国近代作曲家的先行者。与这些大名鼎鼎的法国音乐家一样,夏布里埃也不乏艺术歌曲的创作,虽说其歌曲创作的数量正式出版的仅有25首,但在法国艺术歌曲的发展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的作品受讽刺画的特点启发,把幽默和欢乐融入了法国艺术歌曲之中,明朗、鲜明、愉悦,并带有绘画的氛围和意境,因此他的作品洋溢着生动的情感和幽默的气息。他常采用不规则的节奏型或本乡布雷舞曲的快速反复音调;他擅长谱写旋律,歌唱部分带有朗诵调风格,并受巴黎咖啡馆音乐会的流行歌曲影响而有所发展,略有粗俗之嫌,但配器新颖不凡,钢琴伴奏部分在和声及旋律上都极富色彩性。此外他还善用缓急法(agogique)。夏布里埃创作的艺术歌曲大多是浪漫曲式的,其作品的曲式结构为“变奏分节歌曲”,即位于分节歌曲和通节歌曲之间,譬如歌曲《幸福岛》(L’île heureuse)、《知了》(Les cigales)、《大肥火鸡的叙事曲》(Ballade des gros dindons)以及《小鸭子的田园曲》(Villanelle des petits canards)等,这些变奏分节歌曲给听众带来了新鲜的感觉和新奇的印象。其歌曲代表作中还有一组专门描写动物的歌曲,譬如《大肥火鸡的叙事曲》(Ballade des gros dindons)、《粉红色小白猪的牧歌》(Pastorale des cochons roses)以及《小鸭子的田园曲》(Villanelle des petits canards)等,这些个性鲜明的描写动物的若干作品在他之前是没有作曲家的创作先例的。受他的影响,晚辈拉威尔和普朗克等人也相继创作了相关题材的优秀作品,譬如普朗克此后创作了声乐套曲《动物志》(Le Bestiaire)等。拉威尔(Maurice Ravel, 1875-1937)称颂夏布里埃是“改变了法国音乐的和声方向的人物”,普朗克(Francis Poulenc, 1899-1963)对夏布里埃的高度评价是“他创造的和声是史无前例的,他对德彪西和拉威尔的和声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请扫描第三个二维码进行欣赏和获取乐谱:(萨蒂《沮丧》,演唱者是女高音Mady Mesplé,钢琴伴奏是Aldo Ciccolini)
萨蒂(Erik Satie, 1866-1925)法国作曲家、钢琴家。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法籍苏格兰后裔,1878年随家移居巴黎,1879年入巴黎音乐学院,成绩不佳,被教授们看作是“没有音乐天赋”的学生;1905至1908年就读圣咏学院,师从丹蒂(D’Indy)和鲁塞尔(Roussel)学习作曲。1890年结识德彪西(Debussy)并成为挚友,其音乐风格对德彪西和拉威尔(Ravel)等都产生过一定影响,拉威尔称他是“一个有才华但脾气古怪的前辈”。萨蒂是“六人团”(Les Six)的前驱,也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le surréalisme)先驱。他是一位谜一般令人不安的人物,总是将自己的真实情感伪装起来,他喜好改编他人的作品并将之提炼。他的音乐创作既是自己的理想与抱负的反映,也是新古典主义音乐风格与达达主义精神的混成;他那简洁甚至略显苍白的创作风格不是一种缺陷,而是体现他独特的审美理念;无论是他的思想观念,还是他那精致动人的音乐作品,对于法兰西音乐乃至整个西方音乐艺术的发展而言,都有着永恒的价值。萨蒂在法国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主要在于他引导法国新一代作曲家逐渐摆脱处于瓦格纳影响下的印象主义,而倾向于采用更简练和更惊人的风格,比较早地先使用先锋派的作曲方法:他的和声以和弦不解决为其特色;他的旋律简单,有时令人感到古朴,总谱也很简洁,很少用全奏的段落。值得注意的是,在幽默滑稽的背后,他是一位严肃的作曲家,创作了很多优秀的钢琴作品,但所作歌曲数量不多,其代表性的歌曲有《我想你念你》(Je te veux)、《铸铜青蛙》(La statue de bronze)以及《帽商》(Le chapelier)等,这些歌曲常令演绎者感到有趣、好玩又开心。
最后,这套书的购买方式:
购买指南:
1.直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2.登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天猫旗舰店”选购。
3.发货时间:周一至周五17::00前,节假日除外。
4.当当、亚马逊、京东等电商网搜索选购。
5.联系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市场营销部,电话023-68253705 023-68868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