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区新古典音乐交流群

弹钢琴的手型真的那么重要吗?一起来看看音乐家的“手”!

2023-05-10 14:56:27


提起初学钢琴的小朋友手型,是几乎每位家长和老师都头疼的问题。

由于小朋友的手很小,还未发育成型,指关节较软,很多琴童并不适应我们所谓的标准手型弹法。



结果就变成



你以为孩子的手型会是这样(☆▽☆)



结果却是这样的……



但是,弹钢琴手型真的那么重要吗 ?


初学钢琴的孩子,建立良好的手型的确有必要。但或许对于初接触音乐的孩子来说,不应该仅仅按照呆板的方式去学习钢琴,而是要学会如何爱上弹琴,并能听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曲家创作的作品差异,是在学习手型前要最先上的一课。


每位作曲家演奏作品时都有其自己独特的风格,但这实际上这也与他们各具特色的“手”有关,这里的手不单单是作曲家的手型,更多的是通过其作品反映出的个人风格,看了下边这个形象的图片你就明白了。



肖邦:搅拌器刮到你停不下来


肖邦几乎一生都在创作钢琴曲,他认为要展现柔和的主旋律,伴奏的部分必须尽可能的简洁而单纯。同时,他还突破性地大量运用和弦,使自己的钢琴曲与其他人区分开来。这种细腻敏感的曲风,带有淡淡忧伤的乐曲,就有如诗歌所抒发的感情一般;而乐句中丰富的音色,又好像诗的韵律。也许,这就是肖邦被誉为“钢琴诗人”的原因吧。


他的手被公认是“最优美的手”他的演奏平稳有力,触键匀称,同时融合了各种情结:单纯质朴的爱国情怀、伤感浪漫主义情怀,和声和旋律处理都非常精致。



 贝多芬:用锤子敲击!注意力度!

我们先来看看贝多芬的头像吧!那凌乱的卷发,脸部的线条僵直刚硬,眉宇间写着坚毅不屈,加上那紧闭的双唇,似乎正准备用全身力气来敲击反抗命运。

然后再想想他那《命运交响曲》中的“命运”敲击,多像锤子敲击的声音。用大锤敲击形容贝多芬的音乐也算是有理可循。



拉赫玛尼诺夫:章鱼须般的大手

拉赫玛尼诺夫的身材高大,拥有一双巨大的手,左手能轻易按到跨十二度的琴键,故此并非所有人能演奏他的作品。但他的身材可能与一种名为马凡氏综合症的遗传病有关,患者其中一个征状是修长的四肢及手指。


就是这得天独厚的大手,使他的左手能很轻易地按到跨十二度的琴键,章鱼须般覆盖着钢琴键盘。


李斯特:这个跨度你的虎口够吗?


李斯特的钢琴演奏技巧一向为世人传颂,他弹奏时犹如神魔附体,敲击琴键时的样子甚至显得歇斯底里,还有人曾说他的音乐是“引发歇斯底里症的“。他的手被公认是“又宽又大”。他的手指长而平均,自然伸张可达“十度”,在他的钢琴作品中,有许多的连续十度进行,这个跨度,你的虎口够吗?



布列兹:木铲般的音块



布列兹是优秀的现代作曲家,其次才是指挥家。布列兹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期间,拜梅西安为师,随他学和声,随莱博维茨学十二音技法,随奥涅格的妻子沃拉布尔学对位。


布列兹在指挥中强调节奏的魅力,强调现代作品在节奏中呈现的色彩感,也强调音响效果。


约翰·凯奇:玩的就是情怀


凯奇,美国著名实验音乐作曲家。在他的创作中,他摒弃了传统的创作技法,不断尝试新的东西,以严肃的思考、独特的行为方式去探求音乐的新发展其最经典作品《4’33》能够解读图上“无手”。


演奏中间只有几次开关琴盖,一直持续了4分33秒,演出结束。


巴赫:机械化准确到你哭


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巴赫是一位真正精通作曲技法的大师,我们可以在他的复调作品中发现大量的声部交叉和对位旋律。


巴洛克时代追求空间律动带给我们了强烈效果,如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有着异常缜密的逻辑,节奏、音色和音响都有非常精准的分寸把握,精密的背后却一点都不缺少趣味性。


德彪西:要多软有多软,轻如鸿毛


当德彪西的创作进入成熟期,他创作了大量作品,涉及到各种不同体裁,它们有着色彩斑斓的和声、丰富多变的织体、细腻透明的配器,具有朦胧、飘逸、幽静的气氛,这些都切合了印象主义风格的要素。


人们一提到德彪西总会把他与“印象主义”联系起来,不过德彪西对此特别反感。他说:“我试图做一些‘与众不同的事’,德彪西从未承认过自己创立了印象主义乐派。可是即便如此,在一个世纪后的今天,他还是没能彻底摆脱掉“印象主义”的标签,人们早已习惯了这种“将错就错”。


所以,手型对于弹钢琴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用心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体会音乐,也就是对孩子音乐素养的提高,才是学好钢琴的关键。



当然,初学琴童掌握基本的手型和坐姿还是有必要的,下边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基本的手型和坐姿,供大家参考。

干货来了↓

正确的手型如图所示

弹钢琴手型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手指自然弯曲,同手掌一起构成一个半圆型,呈空握球状。

这就是钢琴老师常说的:手心里感觉握一个鸡蛋。

 

第二点:掌关节(通常叫第三关节)及所有手指关节都应凸起,应避免和纠正最易出现的手指第一关节和第三关节(指掌关节)塌陷呈凹状。

这就是钢琴老师常说的:小屋顶不能塌陷

 

第三点:手指应自然分开,原则上刚好一个指头对准一个琴键。

这就是钢琴老师常说的:手指撑开,对齐音符。

 

第四点:整只手(从整个前臂到手)应以水平位置正摆在琴健上,并应使手指摆正,与琴键排列平行,大指应放在琴键上面。

这就是钢琴老师常说的:手臂不要太高(低),指尖触键,大拇指侧边触键。

 

第五点:手指触键的基本位置应取在白键与黑键距离的约二分之一处。当触按黑键时,整只手应向黑键位置前挪,黑键应弹在键前端位置。这就是钢琴老师常说的:弹在琴键中间,手指要主动触键。




正确的坐姿如图所示

坐姿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全身放松,手指放在琴键上。此时,手腕不能低于键盘。如果孩子脚尖不能着地,则需要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板凳垫脚。


第二,身体坐在琴凳考前处,做琴凳的一半。一般坐1 / 2或者1 / 3,便于身体的重心能跟着旋律的流动而变化。

 

第三,身体与钢琴的距离(琴凳与钢琴的距离)要适当,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距离要根据孩子肘部的长度来调整。




-编辑:晴空未岛

-部分素材参考 公众号“ABRSM英皇考级”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






用音乐发现隐藏在心灵深处丰满却不可见的感情

用音乐证明每个人自我价值并传达生命的意义
用音乐宣扬执着的音乐精神成就非凡的教育力量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南开区新古典音乐交流群